从1000个到669万,让她们不必再经历极限疼痛
据国家卫健委权威报告:有956万新生儿在2022年出生。
其中30%的产妇享受到了无痛分娩,这里面,有近1000名受到了无痛分娩公益专项的支持。
而和这1000名幸运产妇同年,还有669万人也需要。
今天是世界镇痛日,有一个公益宝贝好项目,正专注于长效地解决国内无痛分娩普及率低的问题。
“没有经历过宫缩痛的人,无法想象到那到底是怎样一种体验。”浙江湖州的田薇是两个男孩的妈妈。她清晰记得2021年生大儿子时经历的“绝望之痛”。
因为怕痛,她在入院后很快提出自己想要打无痛分娩。当时是下午,麻醉医生忙于外科手术,等到对方有空,宫口已经开到了五六指,生育导乐跟她说已经没必要再打了。
在那五个多小时,她感受到了一种绵延不断、没有尽头的循环疼痛。当她以为自己能休息一阵,疼痛马上又席卷而来。席卷密度也越来越大:前面是十几分钟痛一次,后面是几分钟、几秒钟……
浑身出汗的田薇紧紧抓住床沿,很想大叫。但一旁的导乐告诉她这样会消耗体力,可能造成胎儿缺氧。她的内心被一种矛盾心理撕扯:一方面想拼命捶打自己的肚子,“要停止这一切。”同时,她又恐惧伤害到自己的孩子,只好死命咬牙忍痛。
挣扎之下,她渐渐意识模糊,“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。更意识不到周围发生了什么。”
回忆起来,她甚至有些后怕,怕自己当时做了什么伤害孩子的事。简而言之,这种痛是她不能忍受的。“当下都有点后悔了,不想生了。”
无痛分娩公益宣传片中
历经痛楚完成生育的妈妈
后来她在网上看到一位女性艺术家用燃烧的烟比喻分娩疼痛,“幽微、绵延、毫无止境的疼痛”,她纠正道,“不是幽微,是剧烈、绝望”。
还有一些妈妈的形容让她很有共鸣:“像火车反复碾压过自己的肚子。”“像被举着榴莲的大猩猩,狠狠敲到500次……”
生了一胎后,她本来不打算要二胎了。但2022年,她还是因为意外怀上了。当时她就决定要打上无痛。
“打无痛就是我唯一的希望。”因为有过生产一胎的痛苦经历,今年上半年她因二胎再次入院时,强烈要求院方提供无痛分娩。
这次,田薇在宫口开了三指的时候打上了无痛分娩。麻醉针比起宫缩痛的疼痛,“轻微太多了”。
慢慢地,她感受到那股剧烈的疼痛在缓缓变弱。“活过来了,感觉自己又是个活生生的人了。”田薇形容自己“死而复生”。因为不那么痛了,出汗也出得少了,她的意识变得清醒,更准确听懂导乐师的指示,找到准确的分娩发力点。一个小时后,她顺利生下了儿子,无撕裂也无侧切。
田薇和宝宝
她发现自己有些误解了“无痛分娩”,“不是完全不痛,而是疼痛感明显减轻,变得可以忍受了。
“无痛分娩”在医学上被称为“分娩镇痛”,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。跟大众所认知得不太一样,分娩镇痛不会完全消解疼痛,但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疼痛,具体效果因人而异。
“简直是从地狱到了天堂。”另一位安徽合肥妈妈李梨回想自己打上无痛分娩的那一刻。
因为宫缩痛,她浑身也是湿透了。她一度想,那么多女性都顺利生产孩子了,应该没有那么可怕吧,根本没提出过要采用无痛分娩——即便她一度听说过。
结果,她躺也不是,坐也不是,“比姨妈痛要严重很多倍”。她实在受不了了,跟医生说能不能转剖腹产。对方说她的条件很符合顺产标准,最好再努力努力。
她又强忍了一阵。过了一会,对方问她要不要上无痛分娩,她想都没想立刻说,赶紧上啊!
李梨生于1985年。38岁的年龄属于高龄产妇,心态本就比较紧张。准确说来,她当下有种濒死感,非常害怕自己大出血,只希望“能活着就行”。当时丈夫在待产房外面等候,听到她疼得大叫,一下就支持尽快上无痛。
很快儿子顺利出生。她心里感到安慰,“还好是儿子,不用再经历这种分娩痛苦。”
在李梨分娩的这家合肥的医院,分娩镇痛的自费费用大约是2000元。事实上,许多年轻产妇刚刚工作没几年,加上家庭经济拮据,因为想省下这笔费用而放弃无痛分娩。
“一胎为了省钱没打无痛,生了两天两夜,生完耻骨分离了,两个月走不了路。二胎坚持要打,很快就顺利生好了。”雯雯回忆起自己两次生产经历时,对第二次坚定选择无痛分娩充满庆幸。
阿里公益平台上有一个“无痛分娩公益项目”,这个项目由天猫母婴品牌商家Babycare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,“Babycare旗舰店”全店铺的商品都设置了“公益宝贝”,根据项目发展需求,在特定一段时间内,每一单“公益宝贝”交易成功后,将产生一笔0.1元的定向捐款,这些钱通过对有需要的产妇家庭进行分娩镇痛费用资助,每位产妇收到最高1000元现金补贴。
麻醉医生为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操作
田薇、李梨和雯雯都是接受无痛分娩公益项目资助的1000多位产妇的一个个缩影。
第一次得知这个公益项目时,李梨挺感动:“怎么还有人会想到产妇的疼痛,感觉天上掉馅饼了。”她把这个项目推荐给了自己的同辈女性,反复跟她们强调一定要打无痛。
李梨平时在合肥做销售,月薪在3000元左右。她生一次孩子的花费大概是8000元。孩子出生后,家庭经济压力更是不小。1000块对她来说相当于一辆手推婴儿车的价格。
现在,她和丈夫正在准备好好挑一辆可爱的婴儿车。如果这台购物车恰好也设置了“公益宝贝”,那说不定还能帮助去支持另外一个公益受助人。
在医学上,分娩产痛是仅次于烧伤的疼痛。
据医师报最新调研数据显示,仍有36%的人不了解或仅听说过无痛分娩,存在认知空白。仍有不少人对无痛分娩技术存在误解和偏见。尽管有82%的人在调研中表示愿意选择使用无痛分娩,但事实是,全国无痛分娩的整体普及率只有30%,仍有近七成女性承受着分娩疼痛,推动无痛分娩的全国普及仍需多方合力。
10月9日,“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”无痛分娩公益项目落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(河南省妇幼保健院)和河南省人民医院,多位产妇受益。
至此,Babycare无痛分娩公益项目已覆盖浙江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南、山东、河南6个省份,累计资助产妇人数超1000位。
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李根霞记得一位产妇说,无痛分娩将自己从疼痛的深渊解救出来了。
在产科工作的这20多年,李根霞经常被疼痛的产妇狠狠刺痛。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包括各种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。经过多年努力,当前该院内椎管内分娩镇痛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比例。
“只要孕妇要求,条件合适的,都可以打。”打完麻醉后,如果效果不好,必要时麻醉医生会调整剂量重打,后续还会全程守着孕妇。
在分娩镇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当下,除了麻醉医生不够、产妇的经济压力等问题,推广无痛的一大障碍就是大众对分娩疼痛的偏见。
社会偏见认为,生孩子理所应当就是疼的,只有经历过产痛才是母爱伟大的体现。在阿里巴巴公益的人人3小时平台上,最近一周有超4.4万人在“你觉得母爱等于必须忍受分娩疼痛吗?”的话题下投票,有25%的人仍然选择了“是,为母则刚”。
“生孩子哪有不痛的。”
“打无痛把孩子脑子打坏了怎么办。”
“大人打了无痛会不会有并发症。”
有些产妇都疼得不行了,家长还是不同意打无痛。
大概是这五年,事情才有了慢慢的转变。推广科普是关键。在这些年的推广活动上,家属才能得知疼痛存在一定风险,包括产妇的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、身体的应激调动等等问题,甚至引起胎儿胎心的变化等。其次通过讲故事和研究数据,告诉大家无痛分娩对孩子的智商并没有影响。
相反,无痛分娩的好处不少:第一、降低产妇的应急反应,让准妈妈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,减少分娩时的恐惧。第二、在时间最长第一产程得到休息,到宫口开全积攒了体力,有足够的力气完成分娩。第三、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,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,减少子宫胎盘血流量,改善胎儿氧和状况。有统计数据表明,分娩镇痛可使剖宫产率降低20%左右,还可降低侧切率。
2022年,小简在无痛分娩帮助下
诞下女宝宝
她记得在2018年的时候,意想不到的是,就连麻醉医生对分娩镇痛都不是那么认同。当时,这位麻醉医生的爱人正经历分娩艰难,胎心有点不正常了,结果爱人打了无痛后,睡了一觉后,中午宫口就全开了,顺利生产。
这事之后,这位麻醉医生对分娩镇痛的观念彻底改变,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他所在医院的无痛分娩推广。
“只有亲眼看到产妇的痛苦,才能更加接纳分娩镇痛。”李根霞感慨。
跟很多家属一样,田薇的丈夫也担心过麻醉针的副作用,担心她以后会腰痛背痛。事后证明,这个担心是多余的。田薇跟丈夫分享过自己当时的痛,但她知道对方是无法真正同理。在生产之后,她问过自己妈妈,为什么没跟她说清楚,原来生产有这么痛。
孩子必然是她一生的挚爱。每当看到孩子伸出小手抓住自己,她都确定自己的母爱是毫无疑问的。孩子带来的快乐也比痛苦要大得多。但她也不会忘记自己生产分娩是自己一生中经历过最痛的事。
“好像我们默认,作为母亲,为了孩子忍受疼痛就是应该的。”田薇问,但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疼痛来证明自己对孩子的爱?
她相信科普的重要性,希望能尽量让妈妈们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疼痛,让她们可以自由地做选择。“做自己想要的选择。如果有些痛可以避免,那就避免。”
那就让更多人来帮助更多人,在淘宝天猫平台上,通过“公益宝贝”去帮助优秀的公益机构服务受益对象,已经进行18年了。
“消费者每购买一件商品,爱心商家代消费者捐赠至少2分钱”的公益宝贝,累计带动了超过800万在平台开店的品牌商家加入了公益的行列。
母婴品牌Babycare从创立不久就开始加入“公益宝贝”模式,接着持续多年支持了天猫母婴“中国妈妈”公益专项,这两年,又成为了发起生育疼痛观念解绑倡议的先行者,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成立国内首个无痛分娩专项基金,立志于以宣导、资助、独立公益项目的方式,带动更多人,长效解决国内无痛分娩普及率低的问题。
在阿里公益的平台上,爱心品牌商家正在主动发起更多的公益宝贝好项目。
(文中受益人均为化名)